我院“匠心筑梦”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 到致远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杨雅捷、刘佳玲 时间:2024-05-15

我院“匠心筑梦”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

到致远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5月11日-5月19日,“工匠精神进社区——致远社区非遗传承活动”在呈贡区第七街区开展,活动是云南省社科联科普活动周——昆明理工大学社科联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云南省社科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匠心筑梦”志愿服务队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期间,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匠心筑梦”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致远社区开展扎染和掐丝珐琅画非遗文化的宣传与实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周边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居民介绍了扎染、掐丝珐琅等非遗文化作品的工艺、历史背景并带领活动参与者共同体验非遗作品的制作过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居民们利用线、绳、夹子等简易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折叠扎、塔扎、捆扎、架扎等扎法,扎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再拿橡皮筋捆紧实,在布料上滴上染料,静置几分钟后拆开皮筋,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扎染工艺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在活动现场,活动参加者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通过勾勒图案、掐丝、点蓝、封胶等流程,进一步感受掐丝珐琅的魅力。掐丝珐琅制作是一门挑战专注力和耐心的技艺,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沉心静气,细心截取所需的丝线长度,小心填充釉料,用心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一幅幅色彩鲜艳、精美立体的作品跃然眼前,大家互相品评亲手制作的作品,纷纷感叹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文化和匠心。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志愿者们也适时开展了“感悟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现场宣讲,在学思践悟中让活动参加者们进一步感受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及时代价值。

体验过程中,参加活动的张阿姨说:“上周,我的孙女在学校学习了扎染并制作了精美的扎染作品。今天我在这里体验了扎染,感受到这项工艺的智慧。”活动结束后,志愿者杨洋认为掐丝珐琅的美在于细腻如丝的线条,在于璀璨如宝石的色彩,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这次的志愿活动让人觉得非常有意义

这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居民和大学生体验了扎染和掐丝珐琅画两种工艺的精巧,直观地感受到了何为工匠精神、如何传承工匠精神,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匠心筑梦”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也将继续致力于普及社科知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学院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事务中心14楼    

电话传真: 0871-65916860   邮箱:marx@kust.edu.cn

Copyright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