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下午,为推动落实《昆明理工大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生事务中心1403会议室组织开展了第一期论文工作坊活动。王启梁副校长、人文社科研究院宋晶副院长莅临指导,学院50余名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工作坊主题为:从编辑视角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分为“主题发言”“论文报告”“专家评议”三个环节。首先,工作坊邀请了我院教师、哲学系科研副主任王纪波博士作题为《期刊编辑视角下的论文选题》的主题发言,王老师结合曾经担任学报编辑部编辑的工作经验,围绕“被拒论文选题常见问题与对策”、“选题注意事项”、“选题基本原则及标题形式要求”、“选题方法与‘优题’方法”四个层面,为师生详细讲授了学术论文选题的技巧及规范,也从编辑视角为师生分享了学术论文投稿的建议。
其次,学院王海云教授、郭远博士、王纪波博士分别就自己的论文进行报告。近现代史中心科研副主任郭远博士进行了《马克思生态观点的逻辑辨析与时代应用》论文分享,论文围绕学界热点问题——马克思是否应该为生态问题负责展开讨论,提出了不同的时代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问题。王海云教授分享了题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辨析》的论文,王海云教授基于10余年来的学术积累,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王纪波博士分享了题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四个面向”》的论文,论文从面向时代、实践、人民、未来四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义”逻辑、理论创新、幸福践履、文明创造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在论文报告结束后,樊勇教授和王威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议,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探讨。评议所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框架、投稿建议等方面,这些富有针对性的评议既对几位老师后期论文的修改完善有极大的帮助,也为在场聆听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最后,王启梁副校长从论文工作坊性质、如何做好论文工作坊和青年教师学术成长建议三个方面作出总结和要求。他指出:论文工作坊是教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交流,要达到相互启迪学术思想,构建学术网络,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和个人学术能力的目的。他要求:要做好论文工作坊,学院每学期要有计划,以方便教师提前做好论文准备;要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开展活动;邀请专家要讲究精准化,注重参与面;教师要有论文,提升交流效果。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学院学科特点、个人科研经历,给师生提出了学术成长建议,要求教师要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要有学术规划,形成明确学术方向;要形成学术共同体,有大问题意识,分而治之自成体系;要重视学习提升素养,注重经验研究关注实践。
本次论文工作坊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与观点碰撞,积极推进学院高质量成果的产出,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水平,丰富科研交流活动,助力学院优质科研成果产出。

